您现在的位置:2021年今年开奖特马结果 > 学科站点 > 艺术 > 正文内容

两类造型方法的特点与规律

作者:孙丽 来源:未知 更新日期:2011-12-19 浏览次数:

 

 

来自网络 

造型观念具体体现于造型方法。在素描中,造型方法丰富多样,但概括起来则不外乎结构造型与明暗造型两大类。

一、线结构造型方法的特点与规律

1、绘画中的线条

自然界中严格地说不存在绝对孤立的线条。所为线条,是指在不同色彩或色调的会合处,由想象力在它们之间补充的那种线条。或许由某种理论所推断出的两点之间相联便形成为线。实际上“线”具有某种抽象概念。运用线条的形式来观察自然界,这种倾向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特色。史前的穴居人,非洲和澳洲的土著居民,哥伦比亚人以前的印第安人,原始的成年人与小孩子,开始都是用线条来表现他们听看到的东西,

从它最单纯的形态上讲,线条是素描的检验标记,绝大部分杰出的画家都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法运用线条而取得某种效果。事实上,线条成了绘画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位熟练掌握线条的画家,即使他没有熟练掌握艺术的其它手段,也可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中国书法是线的艺术表现,线是东方艺术的根子。中国传统绘画中,从一开始就贯穿着用线造型这一原则。西方,虽然从菩提切里到丢勒、霍尔拜因等大师也都长于用线,但毕竟不是主流。只有到了近代马蒂斯、毕加索才有意识地在东方艺术与远古雕刻影响下,发挥了线的威力。在当时是一种伟大的创新,使整个欧洲艺术受到震动。

线的潜力非常大,它不只是能表现对象的结构、量感和质感等等,而且线本身有相当的独立性。线的变化无穷,画家本身的修养有多少,线的能量就能发挥多大。线本身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和独立的审美价值。在库克所著《西洋名画绘画技法》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线条的作用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表现节奏。线条可以标出空间的界限,从而也可表现时间界限。换句话说,当你的眼睛在一幅画中从这个区域移动到另一区域时,你观画的“拍子”通常是由切断各个部分的线条标出的。如果有相当多的线条需要通过,那么速度就会减慢下来。另一方面,你的眼睛在越过一个平坦的色域时,一般来说都相对快些,这种节奏的因素可以被一个画家用来引导速度的变化,并提高视觉的兴奋情趣。

“用一根线条去散步”。这是德国伟大的芝术家保罗·克莱一次用来表达线条的一句话。它总结了关于线条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应该记住的一句话。那就是说,一根线条可以成为一幅画中的重要因素。它可以有它自己的生命,一种表现力,以及它自己的个性特正,如果你能控制住它,那么在供你自由使用的艺术家的备用手段中,就有了一个最驯服的工具。

2、线结构造型方法的特点与规律

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结构造型的素描方法,是以突出物象的结构组合关系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在造型上对于结构关系的强调必然意味着对非结构的其他因素取排斥态度,特别是对明暗持否定与削弱的态度,做画时要摆脱自然光线对物象的直接影响,着重研究物象形体结构中各个部分互相之间的组合原理和内在运动规律,并将其体现于不同透视角度的变化之中。它强调理解、强调结构、强调表现,这就成为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结构素描方法的明显特征。

(1)、从结构入手

对于这个问题,中外名画家无论是理论与实践上,都给我们留下许多极宝贵的经验。中国画中的 “应物象形、骨法用笔。”就是结构造型的体现,这是根据对象外形特征所采取的重结构的方法。唐代画家张彦远说;“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骨气形似”的立意指画家造型观念而言,“骨气”、“骨法”、“骨相”均指物象外形结构特征。以线为主的结构素描,从何处人手呢?要从物象的基本空间特征,即物象的结构特征人手。结构特征是物象造型的基本因素,是线条表现的主要媒介。一幅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素描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结构的理解程度。儿童画线条的天真稚拙、造型简单,基于对形体理解的简单化。其理解和表现是一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原来的作品感到不满意,是因为基于理解的程度不断提高。成年人之所以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是因为自然物象的理解不断深入,想寻求一种较恰当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不断深化的感受。

物象的结构特征,包含哪些内容呢?主要有四个方面,即:解剖结构、形体结构、构成结构、透视结构。

解剖结构——是指物象的自然生理形态。如物体的内部骨架构造与形态,人或动物的骨骼与肌肉。这是构成形体的基本因素。如果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人或动物,由于全身的骨骼与肌肉十分复杂,我们只能从绘画的角度,研究那些对外部造型影响大的骨骼和肌肉,弄清它们的生长规律及运动功能。

形体结构——是指物象的造型特征。为了便于分析理解物象,将物象原来造型不明确的自然生理形态,归纳强化成一个或多个几何形体,或立方体、或长方体、或锥体、或圆球体、或圆柱体等,使我们对物象有一个十分清晰明了的几何结构的印象。

构成结构——是指物象由各个局部构成整体的规律。我们在分析较复杂的物象时,总是一个局部一个局部地去分析。一个体块 只能体现某一局部,复杂的形体是由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体块构成的。这便是素描中很重要的一环。比如说人体,不仅要十分熟悉各局部的造型特征,熟悉各部分的比例关系,还要了解相互间的构成关系,使之联接起来各部分互相协调。

透视结构——在绘画中,物象的体积是靠正确地表现出其透视关系而呈现的。以明暗块面为主的素描方法是以加强或减弱明暗层次的对比来表现透视关系的。而以线为主的结构素描则是通过线的穿插来表现的。在这里,线条的方向、弧度、轻重、疏密等无不表示一定的透视关系。因此,熟悉透视的基本原理,对画好素描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四方面的内容里,解剖结构、形体结构是物象的基本造型特征。构成结构,透视结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前者是较静止的,熟悉起来容易一些,后者是活动着的,变化着的,不经过反复大量的实践是不易掌握的。

(2)、用线条塑造形象

素描的基本目的,是要在平面的纸上画出具有立体感的物象来。物象的立体感必须是在正确地表现了物象的透视关系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素描方法,是靠线条的组合和粗细轻重等变化来表现其透视关系的。

线条是怎样表现物体立体感的呢?我们以画立方体为例加以说明。在一张白纸上,先画一条竖线,在这里线就起到了分割画面的作用,再加一根竖线,就确定了这一面积的另一端位置,再加上两根上下的线,就得到了物象的一个面在空间的位置,再加上三根线,就得到物象在空间的另一面,加上更多的线,就产生了更多的面。这些面同最初的面结合起来必有一些离我们近,有些离我们远,这样就产生了透视感,物象就具有了立体感。简单的物体,易看得比较清楚,复杂的物象就困难一些,但只要了解上述基本原理,就可以运用它来表现任何复杂的物象。

物体本身有前有后,有重叠,有穿插,因此,运用线条的重叠与穿插关系,以体现物体的立体与多层次造型十分重要。一般原则是采用前盖后、上盖下的方法进行穿插,假如我们在画的过程中穿插有错误,各部分的比例透视关系又不准确,就会感到很别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往往一幅素描整体上不错,就是一根线穿插有误而感到有些别扭,只要调整这根线,画面立即改观。可见线条穿插的正确与否对物象造型的影响极大。

线条自身的变化和对比,也能产生一种透视感。我们画一根线条,这一端画得重,那一端画得轻,这两端之间便产生了透视关系。同样,画两根线,一根线画得粗,另一根线画得细,这两者之间也会产生一近一远的透视感。此外,干湿、浓淡、疾徐等也能给人以远近感不同,但并不是说重、粗、干、浓的线一定离我们近,轻、细、湿、淡的线一定离我们远,谁近谁远还要看表现物象时的具体运用。线条的变化是十分丰富的,掌握好线条的变化对于更微妙地表现物象是很有益处的。

线条的疏密和趋向对物象体积的表现也很有作用。线条能起到分割体积的作用,有时一根线条在组合中就代表一块体积。在画一些透视比较大的形体时,由于体积前后重叠的层次多,构成体积线条之间的距离缩小,因而显得密集,所以一般说来,同一个形体,线条穿插的密,则说明体积重叠的多,形成的透视感便强烈。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画面的处理,密集的线条所表示的并不一定是透视感很强的形体。另外,在物象的塑造中,线条体现为一种力,一种张力与控制力相结全的力,将体积的张力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从而显示体积的大小,特别是弧线,弧度的大小和方向对体积的影响很大,关系体积的丰满凹陷。有时弧向不对,该凸起来的地方凹下去了,或者相反。显然在前后的空间上没有错误,但是左右的空间处理不当,仍然不能正确地显示物象的体积感。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线条是通过相互间的穿插组合和自身的对比变化来表现物象的空间位置的,并利用张力和控制力来加强物体的体积感。虽然线条千变万化十分丰富,各类线条的处理方法也不同,但上述两点将贯串在一切线的表现技法之中。

线条对物象质量感的表现,主要是依靠用线和用笔的变化和对比来实现的。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素描方法,为了摆脱自然光线对物象的直接影响,因而就不可能依靠对光的描绘来表现质量感。只能靠用线的对比和用笔的变化,让人们从这种对比和变化中联想到其不同的质量感。一般说来,坚硬厚重的物象用线宜粗直,用笔要沉着,柔软轻薄的物象用线宜细,用笔要飘逸,粗糙的物象用线宜粗松,用笔要迟缓,光滑的物象用线宜挺括,用笔宜流畅等等。此外,线的对比也能起互相衬托的作用,如画光滑的物体,在挺括的细线边上衬以粗松的线,则会显示细线所表示的光滑质感,相反,画粗重的物体,在粗重的粗线边上衬以飘逸的细线,则更能烘托出物体的厚重感。当然这种互相衬托对比要根据具体画面处理而定,并不是绝对的。

线条表现质量感,由于不像明暗素描那样直接与客观,只是一种象征。因此,必须提及的是,虽然线条在表现质量感方面有它的独特的手法,但并不是它的长处,相反,却是它的短处。所以,在以线为主的素描中,并不把质量感的表现看得十分重要,它所追求和表现的,是物象的结构特征,神态气质和画面独特的艺术形式感的处理。线条表现主观处理的因素较多,倘过分地追求物象质量感的表现,则会妨碍线条表现力的发挥。倘若发生矛盾,可偏重画面的艺术处理,使画面的形式感更强烈,因为艺术的目的不在于简单地重复物象的质量感,而是在于揭示物象内在美的实质。

 

(责任编辑:admin)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