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021年今年开奖特马结果 > 学校概况 > 特色教育 > 正文内容

中青网评:以文艺创新提升文化自信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更新日期:2021-03-29 浏览次数:

   2021年河南春晚,一支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收获粉丝无数。 这部文艺作品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其既用情景剧演绎了文物背后的故事,又用流行“手法”展示了一个“博物馆奇妙夜”,让“博物馆”的“宝贝”们活起来,也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

   同样的,在今年的央视春晚上,舞蹈《朱鹮》“飞”入了全国观众的视野。 演员们下身肢体动作参考芭蕾等西方舞蹈元素,上身动作则采用中国舞元素,一股飘逸灵动的气息扑面而来。

   被惊艳到的全国观众们迅速把“《朱鹮》绝美”刷上了微博热搜。

   事实上,舞蹈《朱鹮》“内”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外”接人类顶尖艺术创造,既巧妙又精准地传递着人与自然界生灵平等共处的理念,主题又关乎全人类的共同命运,融艺术精神、历史视野、时代感知、世界眼光于一炉。

   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文艺创新之笔的挥写,让一段舞蹈,不仅凸显当今时代中国的精气神,更呈现中华民族的心灵图谱。 一件文艺作品之所以会被人们认同,是因为它所表现出的人物、环境或者事件,符合并唤起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体验。

   2019年,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启幕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节目融海派风情和悬疑情节于一炉,让红色故事变身具有“大片质感”的谍战舞剧,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值得二刷、三刷!为革命者坚定信念的纯粹、向死而生的勇气而感动。 ”这是一位观众的观后感。 可见作品只有抵达人心深处,才能真正“成风化人”。

   文艺领域的深度创新还应切合人民审美需求,考虑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欣赏习惯。 当下的网络社会节奏之快,境况之新,形态之丰富,早已和过去是“两副面孔”。

   人们在网络上浏览着海量的信息,接受着各种优质文化的浸润,气质形象、审美趣味也在随着时代发展发生着改变。

   央视春晚舞蹈《牛起来》,通过网络技术、虚拟技术的应用,北京香港两地通过云互动完成节目,让云演唱与现场实现无缝对接。 科技“炫”,演员“靓”,视觉感超棒,热腾腾的牛年有了喜庆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 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

   ”纵观当下,千年敦煌壁画化为足尖芭蕾,巨型木偶战象讲述抗战传奇,广东非遗“醒狮”打造热门动漫IP……这些“破圈”操作,给了文艺新的生命力,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我们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以新故事、新表达去打造好作品,不断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在逐梦路上阔步前行。 (李群)。

(责任编辑:admin)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