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2021年今年开奖特马结果 > 园丁风采 > 名师工作室 > 侯胜民 > 正文内容

佳节又重阳丨品味诗意文化 传承敬老美德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更新日期:2021-03-29 浏览次数: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重阳时。

   这一天,在中国人的传统情怀里,既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真挚亲情,也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知己友情。 如今,重阳节还是法定的“老年节”,更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和深刻的文化底蕴。

   品习俗:登高、赏菊“嘉年华”“重阳”一词,早在《楚辞》中就出现了。

   屈原有诗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古人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故名重阳。 相传,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是始于唐代。

   当天,朝廷举办隆重的宴会,百姓也不再“宅”家,纷纷登高远游。 《千金月令》中写道:“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到了宋代,重阳节就是大型赏菊“嘉年华”。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都城繁花似锦,百姓争相插菊花枝、饮菊花酒、登菊花台、开菊花会,还有赛菊花市,好不热闹。

   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之“重阳赏菊”局部在重阳这天,配茱萸是必不可少的民俗。

   茱萸香味浓,具有醒脑、驱虫等功效。

   古人采摘茱萸的枝叶和果实,或佩带于臂,或放随身香囊里,以此祈祷避难消灾。

   重阳糕是重阳节的传统食物。 古人为了美观,会在糕上插彩色小旗,还加入石榴籽、栗子黄、银杏、松子肉等食材,十分丰富。 父母还将重阳糕摆到儿女额头,祝愿百事皆糕(高),取谐音图个吉利。

   吟古诗:思怀亲友情深意长千百年来,重阳节的文化韵味,不仅体现在传统民俗中,也蕴含在文人墨客的诗句里。

   登高望远,远眺美景,往往能激发诗人的灵感。 孟浩然的“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描绘了恬淡幽静的山野风光。 李白的“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抒发了登临高处的畅快心情。 清代石涛《王摩诘诗意图》思念亲人、故友也是此时感怀的主题。 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思乡怀人之情。

   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则是愁肠百结,情深意长。 写菊,诗人们更是各显神通。 陶渊明是爱菊“代言人”,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传千古。 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也都是咏菊佳作。

   传美德:尊老敬老常回家看看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因此,常在此日进行敬老活动。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名言流传至今,加深了人们对孝道的理解,诠释了传统美德的真谛。 10月23日,老人们在西安市大明宫街道明园社区欣赏迎重阳文艺演出。 新华社记者张博文摄2012年,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重阳节规定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参与敬老、尊老、爱老、助老。

   社会大力发展敬老、养老事业,让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积极开展敬老活动,无论是免费提供文艺演出,还是组织老人举办时装秀、歌唱跳舞活动,都给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活力和精彩。

   重阳节,我们不妨抽点时间多回家陪陪父母,让他们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还要把尊老、敬老变成日常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如此,才能让老年人享受到真正的陪伴,才能让敬老的美德更好地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admin)
【字体: